从台湾多种食品中被查出含有塑化剂,到我国大陆两种保健食品被检测出塑化剂,再到我国上市药品中塑化剂的出现,这个普通人知之甚少的化学物质正在以一种令人恐惧的形象步步逼近。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以后,厦门市有关部门随即对已入境的台湾塑化剂问题产品展开了全面排查。经核查确认,目前有14个问题产品从厦门口岸进口,相关贸易商依照要求对产品实施召回,并下架封存。
紧急通知强调,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和召回。
根据经验来判断,随着食品检测技术水平的进步,社会卫生安全意识的全面提高,商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食品,应该是越来越安全。但它成立的一个必须前提是,在这样类似的事件面前,不能总是公众慌张,媒体敏感,专家悲观。
任何食品类安全危机,都需要正确的应对。综观当下塑化剂问题上的各方表现,让人本能地想到昔日三聚氰胺对大陆奶业形成的冲击,都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不能踩入同一条河流,可很多逻辑为什么还是那么相似?
面对污染产品超500项、毒性超三聚氰胺20倍的台湾塑化剂,国家质检总局的办法是挡在门外,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然而在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神经紧绷的当下,挡在门外的办法还远不能消除公众的担忧。
5月31日是台湾“卫生署”宣布的塑化食品终止日,即使用起云剂的五大类食品,包括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糖浆果浆及胶、锭(片)等,5月31日起必须出示检验合格报告才能上架销售,否则将根据台湾《食品卫生管理法》开罚。
邻苯二甲酸酯(DEHP)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这种塑化剂如被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短小、性征不明显等。
台湾专家表示,成年人长期每天喝1瓶受塑化剂污染饮料,生殖功能异常风险将增加3到4倍;体重较轻的儿童风险更增加6到8倍,另外,对孕妇风险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