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类代码:C29)。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中的“橡胶制品业”。根据公司产品结构及主要产品的用途,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中的轨道结构减振这一细分领域。
橡胶制品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之一,广泛应用于采掘、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航空、电子、军工等工业领域,许多橡胶制品可作为最终产品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和医疗卫生等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橡胶制品业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行业工业产值稳定上升。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橡胶制品、胶鞋、乳胶、炭黑、废橡胶综合利用、橡胶机械模具、橡胶助剂、骨架材料11个分会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橡胶行业2017年-202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375.84亿元、3,554.79亿元、3,808.21亿元、3,733.03亿元和3,856.11亿元;实现利润132.95亿元、157.49亿元、179.83亿元、188.65亿元和176.85亿元。其中,橡胶制品行业2017年-202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52.35亿元、502.79亿元、501.87亿元、516.54亿元和555.58亿元,较为稳定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近年来,伴随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呈迅速扩大态势。就现阶段而言,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该领域是下游市场需求的主体。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随着城镇化不断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压力迅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将成为常态。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实现交通节能减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区面积规模将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范围、延伸的里程将逐步覆盖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为城市轨道交通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各类公共交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绿色环保以及便利的性能逐步显现。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气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绿色环保与生态节约,符合发展方向。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地铁具备单位能耗最低、节约土地资源、不占用地上空间等众多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为此,在我国发展地铁等非燃油类交通工具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200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等因素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中国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公里。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年末,我国已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
2022年 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5万公里的发展目标。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在国家出台的相关发展规划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蓬勃发展,预计未来该领域还将呈现较大增长空间。根据中国轨道交通协会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分别为4,762亿元、5,470亿元、5,959亿元、6,28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9.70%。截至2020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条,运营线公里;全国城轨交通累计投运车站4,681座,比2019年末增长17.55%;在建城轨交通线公里,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45,289.3亿元3。随着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车道,今后几年在该领域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的投资。
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为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埋下了重大的隐患。随着越来越多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隐患可能影响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结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干扰沿线居民的睡眠或休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沿线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面积正在扩大;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越长,受到污染的面积也就越多。如若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我国因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区域面积将十分庞大。
城市轨道交通为方便市民出行的需要,其线路常穿行于建筑物和人口稠密地区,受到噪声与振动影响的人口数量众多,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我国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城区人口密度大,若按照污染面积计算,各大城市因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影响的人口数量众多。若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全国受到影响的人口将十分庞大,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轨道交通引发的噪声与振动影响沿线居民的休息或睡眠,容易使人紧张、烦躁,甚至情绪失控;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线路不可避免的会穿过医院、学校、音乐厅、剧院、古建筑或精密仪器设备等敏感目标,影响精密仪器工作、损伤建筑物。从各大城市既有运营的轨道交通情况看,因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扰民投诉事件频发,纠纷时有发生,干扰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正常运营。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形势紧迫,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减振降噪区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建设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迅速。国家铁路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其中国铁完成6,616亿元;投产新线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铁路建设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受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人们环保意识增强、铁路建设转向支网的建设等因素影响,铁路领域对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需求逐步扩大。
近些年,随着铁路向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方向发展,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于路基、桥梁和隧道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对长大隧道、跨海隧道、山区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营影响日益突出,减振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及工作量方面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减振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和重载铁路对于减振的需求,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开始逐渐在铁路行业的建设中得到了应用。
同时,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兴建、既有铁路的提速、铁路运输的高速化和高密度化,无砟轨道的大量铺设与应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社会公众更加关心铁路沿线特别是城市周围的轨道噪声与振动问题。
铁路支网将成为铁路行业又一重点建设领域,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与城市轨道交通共同构筑起立体化轨道交通服务体系,新建线路将更多的贴近甚至穿越城镇,对于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铁路领域对减振降噪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这将给轨道结构减振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铁路领域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之后,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又一重要的应用领域。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于减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未来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与减少轨道交通减振源或噪声源的原理类似,在建筑领域也可采取减震或隔震措施。
橡胶类减隔振/震产品由于其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未来随着行业技术进一步提高,橡胶类减隔振/震产品将能更好地适应建筑等领域的减震需要。而随着国内城镇化和城镇房产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设施对减震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会给行业带来又一发展契机。
从轨道交通领域来看,轨道交通往往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城市轨道交通,往往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因此,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地域分布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紧密,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轨道结构减振与轨道交通行业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的投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预算。为此,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生产周期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影响较大。目前,受益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客运铁路高速化、货运铁路重载化的影响,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处于上升周期。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生产和销售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紧密相关,而项目施工进度主要受土建工程进度、行业政策和项目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北方地区的建设项目还受到气候的影响,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冬季施工往往进展缓慢,甚至停工,从而影响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销售。因此,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611万辆,同比增长110%,2021年月度销量持续创新高,年末单月更是达到了60-80万辆的水平,景气度持续向上。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整体产量为353.3万辆,也是同比高增165%。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高景气持续超预期,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带动锂盐需求旺盛。
在经历长达三年的下行周期后,锂盐价格于2021年创出历史新高。根据亚洲金属网,2021年年初至年末,电池级碳酸锂、氯化锂价格涨幅分别高达424%、270%,进入2022年后价格也持续攀升。锂盐价格步入新周期并快速上行的核心原因在于,锂价经历了长达三年漫长的单边下行期(2020年由于疫情扰动更是几乎陷入了全行业亏损),锂资源开发的资本投入增速大幅下滑,在2020年4季度新能源车产销显著加速后便行程供给周期和需求周期的严重错配,锂资源的供不应求开始限制锂盐产量的增长,最终导致锂盐价格快速上行。
展望未来,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仍将带动锂需求快速增长。此外,随着与新能源车相配套的锂电储能产品、设备,以及“出行移动式电源+储能固定式电源”等产品的推广,对锂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需求有望较长时间保持高增长的过程中,锂盐有望迈入价格持续高位的新常态阶段,而在资本开支增长带动的资源开发严重滞后需求增速的背景下,供应的紧张程度仍会加剧,本轮锂景气周期持续性也有望更长。
烷基锂产品主要用于合成橡胶、医药、农药、液晶材料、特种专用新材料等行业的高效催化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市场发展迅速。目前烷基锂已大量用于上述领域,具有用量大、需求广的特点,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优势。烷基锂中丁基锂为使用较早的品种,主要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用于合成橡胶的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合成生产降血脂药、抗病毒药等一系列医药中间体,以及作为制造液晶面板的原材料。目前使用丁基锂作为引发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不同乙烯基含量聚丁二烯橡胶、无规丁苯橡胶、丁苯嵌段热塑性弹性体、戊苯嵌段热塑性弹性体、三元共聚橡胶、透明丁苯树脂、SEBS、SEPS等,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鞋、轮胎、沥青改性及工程合金材料等领域。仲丁基锂、甲基锂等新型烷基锂在医药、农药、合成特种功能橡胶等领域的用途也日益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硅醚烷基锂是近年来锂系催化剂方面应用发展最快的一种烷基锂产品,在合成液体橡胶方面有着特别优势,液体橡胶在国外应用于火箭推进材料,市场发展迅速,需求旺盛。随着溶聚丁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医药、农药、液晶材料、光固化材料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丁基锂、仲丁基锂等烷基锂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在供应端,国内供应厂商数量与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国内烷基锂主要生产企业有台湾雅宝、张家港富美实、赣锋锂业002460)、昌吉利、山东伟强化工等,其中台湾雅宝和张家港富美实的烷基锂产品主要供给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市场。烷基锂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随着环保及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各地环保安全政策控制化工产业的新建和扩建,短时间内市场供应受到较大制约,烷基锂产品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亦呈持续上升趋势。
公司当前主营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未来公司将聚焦“减振/震业务和锂化物业务”双主业发展。产品主要包括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等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涵盖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普通铁路。同时,通过各子公司分别从事锂化物及氯代烃等化工产品、环保设备及管网工程材料,以及其他铁路配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体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主导产品为轨道结构减振产品。针对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和噪声,该类产品可从振动源减少轨道交通振动以及由振动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目前主要用于降低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对精密仪器、轨道沿线居民区、古建筑、学校、剧院、音乐厅、医院和敬老院等对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噪声敏感目标的影响和干扰。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自主创新,密切跟踪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并逐步确定以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为公司技术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掌握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其中橡胶减振降噪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在国内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具有技术领先地位。依托成熟的产品配方、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等多项专业技术,目前公司技术团队已开发出多种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项目,为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的运营提供有力的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公司研发的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广深港高速铁路、兰新第二双线、汉孝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渝黔客专等铁路项目,以及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无锡、苏州、宁波、郑州、昆明、南昌、福州、兰州、沈阳、天津、合肥、贵阳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均选用了公司的轨道结构减振产品。
2018年11月28日,公司收购昌吉利60%股权,正式进入锂化物领域。经过近三年发展,公司继续看好锂化物领域发展,2021年7月14日,公司收购昌吉利剩余40%股权,昌吉利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昌吉利已与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桥化工园建设管理办公室签署《投资协议书》,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具体名称以相关部门核定为准)。
昌吉利成立二十余年来在锂化物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基础及生产经验,公司拟基于昌吉利在锂化物行业的积淀,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锂化物相关业务并将其作为公司的一项长期战略。
在氯代烷产品方面,昌吉利1999年率先突破技术瓶颈,采用无催化剂连续法技术生产高纯度氯代正丁烷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2005年,昌吉利成功开发生产氯代仲丁烷产品,后续亦已形成对外销售。在氯代烷领域,昌吉利已形成“一种连续中和酸性废水的固定床及使用方法”、“一种溢出法自动疏水装置”、“一种混合液连续分离装置”、“一种连续生产氯代正丁烷的方法”等多项专利技术,以及连续萃取技术、连续反应自动调节技术等非专利技术,并成为工业用氯代正丁烷行业标准(HG/T5381-2018)第一起草单位。
在烷基锂产品方面,昌吉利2006年起开发生产正丁基锂产品;2008年至2012年,昌吉利开发烷基锂新产品,仲丁基锂、甲基锂形成批量生产;2017年至2020年,昌吉利开发硅醚烷基锂航天工业用新产品,小试产品经航天部下属企业试用符合其质量要求。在烷基锂领域,昌吉利已获得“一种无白油正丁基锂的制备方法”、“一种烷基锂连续化生产系统”、“连续法生产烷基锂投锂器装置”、“一种烷基锂存放瓶”、“有机锂溶液安全取样采集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以及负压低温反应技术等非专利技术。
在锂盐产品方面,昌吉利2008年起研发生产无水氯化锂产品,经过六年多的研发实验,突破技术瓶颈,在国内率先实现采用DBT技术生产无水氯化锂,产品各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针对无水氯化锂产品,公司已获得“一种改进的离心机绞龙输送装置”、“浮球液位计溶剂罐”、“一种处理高含盐废水中的有机物的臭氧、活性炭联用装置”、“一种具有混合作用的粉末换热器”、“一种可换热式螺旋输送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以及分级结晶除钠、钾技术、萃取法除硼技术、固定床树脂除硼技术、等温除钙镁技术等一系列非专利技术。
公司于2020年成立江苏省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吸引高端技术研发人员,为公司开展有机锂系列及其下游产品的技术和应用开发等奠定基础。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是一种从振动源实施控制的减振措施,具有安全、经济和可靠等特点,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根据使用部位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道床类、轨枕类、扣件类和钢轨类等四类;按使用的原材料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橡胶类、钢弹簧类和聚氨酯类等三类。
公司研发的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为橡胶类减振产品,包括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弹簧隔振器产品(道床类),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轨枕类),钢轨波导吸振器(钢轨类)和轨下橡胶垫板(扣件类)等,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和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
隔离式橡胶减振垫是一种道床类轨道结构减振产品,采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骨架材料、炭黑和多种助剂等制成,在减振性能、结构设计、适用范围、施工速度和养护维修等方面具有优势。
根据结构不同,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可分为平面型垫和异型垫两个系列多种型号产品,以USM1000W、USM3000型号为主,可满足不同列车行驶速度、列车轴重和轨道下部结构的轨道结构减振需求。其中,平面型垫采用上下两层高耐磨、高强度的橡胶材料,中间使用高品质的橡胶颗粒填充制成;异型垫由面层和多个圆锥截顶的橡胶弹簧单元组成,是平面支撑和多支点弹簧的结合。平面型和异型垫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下:
隔离式橡胶减振垫用于有砟轨道时,是在碎石道床与下部结构物之间插入弹性层,以提高轨道弹性,降低列车运行振动引起的干扰、减少二次辐射噪声和道砟的粉化,降低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
隔离式橡胶减振垫用于无砟轨道时,通过满铺或条铺的方式增加轨道合理的弹性和阻尼来吸收部分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小道床应力、延长结构寿命、降低列车运行对沿线噪声敏感目标干扰的影响、满足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等目的。
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是一种轨枕类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由套靴和微孔橡胶垫板构成,主要应用于客货共线及重载铁路专用线的隧道内无砟轨道地段,以减少运营期间轨道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同时降低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振动对隧道的危害。
使用该产品的轨道结构被称为弹性支承块式轨道结构,由弹性支承块、道床板和下部结构及配套扣件构成,主要目的是使无砟轨道的组合刚度接近于有砟轨道,从而减小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向下部结构的传递。轨枕下部的套靴和微孔橡胶垫板为轨道结构提供了双层弹性;其中,套靴将轨枕与周围道床有效隔离,避免了刚性连接,同时提供纵横向弹性变形。
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采用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橡胶、高品质炭黑和多种助剂制成,在承载能力、耐油性能和尺寸配合方面具有优势。
公司氯代正丁烷、丁基锂主要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橡胶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在新医药领域,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将促进各类降血脂药、抗病毒药的产销量增长。最近几年是抗肿瘤药品和降血脂药品的专利权到期的密集期,伴随着医药行业的增长和专利到期后非专利药产量的快速提升,作为重要催化剂的丁基锂以及制备丁基锂原料的氯代正丁烷需求将保持增长。在合成橡胶领域,我国SBS的现有产量无法满足需求量,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随着合成橡胶进口替代及消费量的增长,国内SBS的生产量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增长,此外国内垄断行业如化工行业不断放开,导致民企进入市场后,对丁基锂需求量增加较大。
氯化锂是基础锂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电解制备金属锂,此外还用于铝的焊剂、非冷冻型空调机的吸湿剂及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级氯化锂为深加工锂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新型分离气体专用分子筛、新型特种工程材料“PPS 聚苯硫醚”合成的催化剂、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与新型焊接材料的添加剂,氯化锂新材料市场同样具备向好前景。
混炼:混炼是指生胶(经过或未经过塑炼)和各种配合剂经过机械混合翻炼达到均化和分散的加工工艺过程,是橡胶加工最重要的生产工艺之一。可采用开炼机、密炼机和螺杆连续混炼机。密炼机混炼具有操作安全、劳动强度小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炼胶方法。
压延:将加热过的混炼胶通过压延机的两辊筒之间,利用辊筒间的挤压力作用使胶料发生塑性流动变形,将胶料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尺寸和几何形状的胶片、胶布等半成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主要包括胶料的压片、压型、胶片的贴合以及纺织物的贴胶、擦胶等操作。
硫化: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指在加热或辐照的条件下,胶料中的生胶与硫化剂发生化学反应,橡胶大分子由线型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从而导致胶料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其他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的过程。
(1)卤代反应:按工艺要求比例定量将正丁醇和盐酸投入反应釜,控制一定的工艺温度条件进行卤代反应,产生汽相产物。
(3)粗馏:将分层产生的有机相输入分馏塔进行粗分馏,粗馏过程产生的汽相经冷凝器冷凝后得纯度约 95%的氯代正丁烷,塔底馏分回用于配料。
(4)萃取:将粗馏所得低纯度的氯代正丁烷置于萃取塔中,用稀盐酸溶液进行萃取,分离其中所含正丁醇,同时,使副反应产生的二丁醚与盐酸进行可逆反应向正丁醇和氯代正丁烷产物转化,静置分层后得纯度约99%的氯代正丁烷粗品,酸洗萃取液回收用于配料;再用 Na2CO3 溶液和水分别进行碱洗中和及清洗,产生的水相萃取液输入汽提塔分离其中所含少量正丁醇后排入废水处理站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接管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5)精馏:将氯代正丁烷粗品输入精馏塔进行精馏,得高纯度氯代正丁烷成品,经检验后进行灌装,塔底馏分回用于配料。
(6)汽提:反应后经冷凝分层所得水相输入汽提塔,分离其中的有机相回用于配料,脱除大部分有机物的水相排入废水处理站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接管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1)分散:将块状金属锂原料投入分散釜中,加入适量白油,升温至一定温度后启动搅拌将金属锂分散成锂砂(粒径约400μm)、白油混合物,冷却至常温。分散过程在分散釜中注入氩气作保护气。
(2)洗锂:将分散所得锂砂白油混合物输入洗锂器中,先用氮气压滤排出白油,再分多次加入适量正己烷(环己烷)进行清洗,洗去锂砂中的白油,每次正己烷(环己烷)清洗液均用氮气压滤排出,白油经蒸馏去除内含杂质后回收循环使用,正己烷(环己烷)清洗液经蒸馏冷凝回收后循环利用。
(3)反应:在洗净的锂砂中加入适量环己烷并一起输入反应釜中,进行冷却,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滴加适量高纯度氯代正丁烷与锂砂进行合成反应,生成正丁基锂和氯化锂,反应趋于结束时,保温一段时间以使反应完全,反应过程以氩气作保护气。
(4)沉降: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将反应液密闭压人沉降釜静置约12h使其分层,滤取上层清液(正丁基锂的环己烷溶液)至成品罐,再进行密闭灌装,即得正丁基锂成品,全程以氮气作保护气和封装气;过滤器中截留少量未反应的锂渣及正丁基锂等,先加入适量环己烷清洗过滤器中的锂渣,含少量正丁基锂的环己烷清洗液滤出排入反应釜回用,过滤器中残留少量锂渣需拆洗取出进行水解,下层沉积液为氯化锂与环己烷的混合浊液,经过滤器后排入水解釜。
(5)水解:水解釜中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水,将氯化锂和环己烷的混合浊液缓慢加入,使氯化锂溶解于水中,同时,将定期拆洗过滤器取出的少量锂渣置入水解釜中进行水解,得氢氧化锂和氢气,少量氢气由氮气压出,通过水解釜约 15m 高排气筒排放,经静置分层,上层有机相为浊液中的环己烷,下层为含少量氢氧化锂的氯化锂溶液,排出放入贮槽,环己烷经蒸馏冷凝后回收循环利用。
(1)中和调质:将含有少量氢氧化锂的碱性氯化锂溶液放入中和釜,加入少量盐酸进行中和调质,使溶液呈中性,其中所含少量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
(2)浓缩:将调质好的氯化锂溶液加入浓缩釜中经夹套蒸汽加热进行浓缩,浓缩时有大量水蒸气蒸发,连续加入氯化锂溶液当浓缩釜中达一定体积的接近饱和浓度的氯化锂溶液时,开始将料液连续加入结晶装置,使浓缩过程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将浓缩至一定浓度的氯化锂溶液加入冷却釜内冷却至一定温度,根据氯化锂和氯化钠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使氯化钠先析出,冷却过后的溶液溢流至除钠釜,除钠釜每隔一段时间放出底部沉降物至离心机分离,得固体氯化钠装袋,液体放置储罐重新浓缩。
(4)结晶:将浓缩釜中接近饱和的氯化锂溶液加入负压的结晶装置后,饱和溶液中水分继续蒸发脱水,使料液达过饱和状态,析出氯化锂结晶颗粒,自然沉降于结晶器底部。结晶器蒸发水分经冷凝收集,内含微量氯化锂,<50ppm,排至废水处理站作废水处理。
(5)分离干燥:将结晶器底部的氯化锂结晶颗粒排出,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母液回至结晶器继续结晶。
(6)干燥:含少量水分的氯化锂结晶体颗粒投入专用干燥滚筒中去除结晶颗粒中水分,得无水氯化锂。
(7)冷却:经干燥后的无水氯化锂进入冷却滚筒中进行冷却,得无水氯化锂成品,经检验后包装入库。
在无水氯化锂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收集,内含微量盐分,均排至废水处理站作废水处理。
公司设立采购部,负责包括原材料在内的物资采购,确保所需物资优质、高效供应,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公司采购的物资主要为原材料、设备和能源,原材料采购主要采取计划采购的方式。采购部根据生产运营部提交的原材料需求单,结合公司的原材料安全库存情况和原材料市场价格,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
公司制定了《存货采购与付款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评审考核后,通过考核的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原则上只向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公司一般通过签订合同或者下达订单的方式商定采购的具体内容。
采购入库完毕后,采购经办人将实物入库凭证交采购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将相关单据送财务部作为入账依据。公司制定了《采购付款及价格管理办法》,根据采购品种不同,将采购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据此制定不同的付款政策。
公司主营轨道工程橡胶制品,该类产品主要按“以销定产,适度库存”的原则组织生产,即一方面根据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组织生产,另一方面依据自身对客户需求的预判,适度储备成品,维持一个安全的库存量。公司设生产运营部,负责协调公司的生产调度管理工作,确保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信息共享、订单按时执行,各车间负责实施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
目前,公司产品以内销为主,外销收入占比较低。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公司设有销售部,负责重点项目信息跟踪、项目投标、销售合同评审、签订合同、订单处理、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等工作。在销售活动的组织上,公司实行按销售区域划分的区域经理负责制模式。
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新能源安全生产许可证于2021年12月4日届满到期,公司已经依据相关规定在有效期届满前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换发证件的申请,目前处于政府相关部门审批中。公司决定于2021年12月5日起昌吉利氯丁烷、烷基锂车间进行停产检修,其他产品期间经营正常。昌吉利新能源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7.96%和26.73%。目前,昌吉利新能源库存充足,具体的复产时间及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尚不能确定。
公司主营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弹性支承式无砟轨道用橡胶套靴等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涵盖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普通铁路。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通过多家子公司分别从事锂化物及氯代烃等化工产品、环保设备及管网工程材料,以及其他铁路配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公司产品以内销为主,外销收入占比较低。公司设有销售部,负责重点项目信息跟踪、项目投标、销售合同评审、签订合同、订单处理、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等工作。在销售活动的组织上,公司实行按销售区域划分的区域经理负责制模式。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出口退税税率为13%。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公司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紧密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和建筑减隔震领域的需求开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公司的成长。
公司始终注重自主创新,密切跟踪轨道工程橡胶制品和建筑减隔震产品的相关技术最新发展,设有大型现代化研发中心,配备了各类国内外高端的研发设备,并依照地铁、高铁轨道结构针对性的建立了轨道试验平台,配有COINV DASP数据采集分析软件、ISI轨道相互作用动力学模拟软件,大大提高了研发的软实力;并且公司通过与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以技术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优势互补、共同攻关”的科研合作模式,对技术难点实现重点突破,始终保持公司研发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形成了完善、精准的研发体系。
公司依托多年在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经验积累,可以按照客户提出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的高性能橡胶、特种补强填料以及各种功能型橡胶助剂来进行产品配方和结构设计,并通过不断的试验验证和配方优化调整,使产品具备客户对安全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需求。
首先,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物料特性,公司采用自动称量的方式,制定严格的防错措施并通过电脑系统进行监控,出现称量超过公差的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必须经过人工复位处理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称量。
其次,混炼工艺采用国内技术领先的密炼机,可根据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工艺要求采用不同的转速;在混炼时提供比一般密炼机更大的压力,使胶料在密炼室内受到更好的挤压和剪切作用,各种助剂在橡胶中分散均匀,保证混炼胶的各项物理指标满足使用要求。
第三,公司可根据工艺要求调整压延速度,以保证混炼胶预热的均匀性,且橡胶胶料与帆布、胶片与胶布可紧密贴合,提高混炼胶与帆布的粘合强度,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第四,硫化过程中,硫化机热板各区域温度差控制在±3℃范围之内,且采用高精密机床加工的整体模具,经过压延机贴合的半成品经一次硫化成型,产品具有较为美观的外形,同时保证产品内在的均匀性。
公司的核心产品隔离式橡胶减振垫,在减振性能、产品结构、适用范围、施工速度和养护维修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自设立以来,公司始终致力于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长期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并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目前,公司已经与中国中铁601390)和中国铁建601186)下属单位,以及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无锡、苏州、宁波、郑州、昆明、南昌、福州、兰州、沈阳、天津、合肥、贵阳等多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或运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凭借这种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发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既可在竞争中赢取先机,又可实现服务增值,提高产品利润。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客户对相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是公司产品能够快速获得客户认可的重要因素,公司从生产工艺和设备、检测程序和设备等方面严控产品质量。首先,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制度体系,颁布了多项质量控制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文件,并根据产品成熟度的不同,对生产工艺进行差异化管理,严控产品质量;其次,公司购置了多台高性能生产设备,为公司产品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础;第三,公司拥有完善的生产工艺,从密炼到压延再到硫化,每个过程均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和压力三要素,各个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工艺标准,确保产品性能符合要求;第四,公司拥有多台先进的检测设备,并配置了专业检验人员对每道工序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
公司是住建部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CJJ/T191-2012)的参编单位,主要起草制定的《轨道交通用隔离式减振垫》标准成为“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在科研和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21年共进行项目44个,批量生产33个,开发成功待量产7个,处于开发过程中的4个。完成12种产品硫化试制。在持续创新和改进下,实现了盾构密封条、钢边止水带系列产品的自主量产,在原有产品线基础上丰富了产品规格,同时完善产品体系,加强项目管理,实现技术系统资料模块化、系统化管理。
在荣誉取得和专利申请以及国家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司“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利用成套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装配化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城际铁路轨道振动控制系统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获台州市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150万元补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180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140项、外观设计8项。公司参与编制的《柔性多孔聚合物材料海绵和发泡橡胶制品规范第2部分模制品与挤出制品》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用橡胶隔振垫》标准已通过审查待发布,同时参编了铁道学会《铁路减振道床隔振元件》《热轧钢轨枕》《建筑结构用减振弹性垫板》的标准制定。
此外,公司新型近轨声屏障及轨道吸音板噪声控制技术在温州市域铁路中首次应用,降噪效果良好,受到业主及运营单位的一致肯定。在新噪声法实施的背景下,为公司噪声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首先,公司作为创新型企业,在产品配方设计和工艺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虽然短期内形成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公司取得的一系列核心技术,起到了降低料工成本、节能降耗以及提高优良品率的作用,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其次,公司具备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机构精简、管理精细、成本控制考核指标量化具体,且建立了一整套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
公司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公司具备综合成本优势,随着在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该种优势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公司创建以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围绕市场导向,开发适销产品,并不断开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或研发,不断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持续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是持续多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设有江苏省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各类试验装置及检测仪器,具有较强的研发基础,同时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对技术难点实现重点突破,保持公司研发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在生产技术上,氯代烷采用无催化剂连续法生产技术,该工艺使产品中异构体含量极低,保证了产品的纯度和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烷基锂采用分散锂砂及负压低温反应工艺,较大地减少了副反应,提高了产品纯度和色泽;无水氯化锂首创DTB结晶技术,实现了连续除杂的无杂质(核)结晶,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中的杂质,并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结晶,保证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公司的核心产品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无水氯化锂均为国内行业领军产品,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公司氯代正丁烷产品具有纯度高、杂质低、品质稳定等优势,是国内外用户优选品牌;正丁基锂产品具有杂质低、无色透明等突出优势,在液晶材料、新药、特种聚合物等业界受到用户好评;氯化锂产品具有色泽亮白、颗粒均匀,杂质少、水分低等优点,获得客户认可。
多年来公司始终重视产品质量及客户服务,坚持为每一客户做好技术服务,积极为各用户解决相关安全、检验等技术难题,获得了客户信任。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大批优质用户,同时吸引了较多新用户,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创建初期即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开展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颁布了完整的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制度和文件,建立了切实可行可操作的三级技术质量文件,并使之长效贯彻执行。同时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提升,使质量管理更科学更安全,使企业质量管理有了更好的保证,也促进了安全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公司是国家化工行业标准《工业用氯代正丁烷》(HG/T5381-2018)的第一起草单位。公司在科研和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公司共拥有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公司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多项奖项:2003年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04年实施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2013年建成无锡市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建成江苏省有机锂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得到各级相关部门的认可。
多年来,公司十分注重成本管理,积极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消耗和回收利用,先后在氯代正丁烷车间采用余热利用、连续萃取、多级蒸发、冷凝水补水,在丁基锂车间采用白油再生、保护气回收利用,在氯化锂车间采用蒸发水、冷凝水回用、渣液清洗利用等手段,同时利用丁基锂车间副产品氯化锂水溶液提纯生产无水氯化锂技术,实现氯化锂的循环利用。此外,公司利用自产的无水氯化锂通过委托加工生成金属锂,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金属锂的采购成本,实现了循环经济,体现出公司的综合成本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期公司布局班嘎错盐湖资源,公司锂盐业务即将打通全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由于子公司昌吉利具备较强的锂盐提纯技术,西藏班嘎错盐湖并不需要到工业级或电池级碳酸锂级别,而提取至粗锂即可,这不但节省建设投资和时间还可以降低成本,粗锂运至昌吉利或安徽天铁新能源基地即可进行提纯。
2021年新冠疫情的阴霾仍时刻笼罩着全球各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对于天铁股份而言,2021年意义非凡,我们能看到并且感受到的是一个昂首阔步,欣欣向荣的天铁,是一位位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天铁人。
生产任务急剧加重,差旅业务时常掣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逆流而上,上下一心,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在每位天铁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拼搏奋斗、锐意创新,较好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在产品创新、产能提升、领域开拓、精益生产、提质增效、内控管理、企业文化、市场形象等方面做到平衡、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公司确定的各项经营指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27.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6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240.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21%;资产总额408,199.4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7.65%,其他管理方面亮点具体如下:
借着“十四五”规划指出的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契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关注重点。公司把握时机,分别在杭州成立南方营销中心,在郑州成立北方营销中心。这一举措,在空间布局上,点面结合,由南向北的拉通了国内的产品销售统一战线;在战略分工上,更加因地制宜,解决了因气候环境不同、主攻产品输出点需明确问题,使得各市场需攻克的问题和主要任务得以清晰。
2021年,随着《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实施,意味着建筑减隔震行业将进入大踏步发展时代。公司也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努力拓宽建筑减隔震市场领域。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2021年共进行项目44个,批量生产33个,开发成功待量产7个,处于开发过程中的4个。完成12种产品硫化试制。在持续创新和改进下,实现了盾构密封条、钢边止水带系列产品的自主量产,在原有产品线基础上丰富了产品规格,同时完善产品体系,加强项目管理,实现技术系统资料模块化、系统化管理。
在荣誉取得和专利申请以及国家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司“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利用成套技术研究与实践”项目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装配化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城际铁路轨道振动控制系统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获台州市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150万元补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180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140项、外观设计8项。公司参与编制的《柔性多孔聚合物材料海绵和发泡橡胶制品规范第2部分模制品与挤出制品》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用橡胶隔振垫》标准已通过审查待发布,同时参编了铁道学会《铁路减振道床隔振元件》《热轧钢轨枕》《建筑结构用减振弹性垫板》的标准制定。
此外,公司新型近轨声屏障及轨道吸音板噪声控制技术在温州市域铁路中首次应用,降噪效果良好,受到业主及运营单位的一致肯定。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的背景下,为公司噪声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数字生产,精确管理添活力。销售、生产、仓储、采购四家联动机制,实现订单-生产数据-ERP库存的联动,订单流程可快速查找,流动展示,大幅提高了容错率;上线MES订单系统,实现现场可视化,从MES平台到幕布,利用数字真正实现警报预警;完成设备档案归档,真正健全设备数字空间;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公司创建精益团队,不断进行架构精简、人员优化,通过分工明确,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2、稳扎稳打,持之以恒管控质量。引入4M变化点管理,使得质量管控更加系统化,细致化,真正深入班组长、巡检等基层一线人员,及时有效识别质量风险点,避免了质量异常状况的发生。
3、及时跟进,设备优化保生产。机修团队秉承保养为主,应急为辅的原则。针对炼胶车间、二车间,公司建立专项故障率分析,实现针对性维护;全年持续跟进设备维修,推进责任状,实现专人专责,做到具体跟进,为健康生产提供强大的保障。
1、提质创新,工艺爆发新能量。2021年,工艺团队转变战略,加重数据分析,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数据组内、组间的关联性、有效性,探究其内在联系与规律,为成本的降低提供新的方向和指导性意见。
2、优化管理,仓储实现二次开源。2021年,仓储团队大刀阔斧,优化管理体系,加强入库、出库等环节管控,以更加严谨的态度,真正实现库存的明晰;仓储团队更是依据合理处理、有效利用的原则,大幅提高仓储库存周转率。
3、集思广益,合理提案凝聚大智慧。2021年度合理化提案活动全面落地,人员覆盖面100 %,累计提案673项,较2020年提升62%,采纳654项,采纳率97%,获奖提案345条。2021年合理提案实施为公司带来高达150万元的创效。
4、奖赏结合,从源头精准把控成本。2021年,在市场价格溢出严重的情况下,采购团队采取降价考核制度,通过奖赏结合的方式,在市场大幅涨价的局面中逆流而上,采购成本未增反降,为公司达成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搭建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在本着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同时,通过公司官网及时提供公司最新资讯,采用深交所互动平台、投资者热线、电子信箱等多种渠道与投资者保持良性沟通,安排机构投资者调研交流、业绩说明会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者沟通机制,使得广大投资者全面及时的了解公司运作和管理情况、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等情况。
公司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多投资者的信赖和认可,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使得公司跃上新的台阶。2021年,在全体员工的拼搏下,定增项目全面落地,向20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48,854,041股,募集资金8.10亿元,为公司注入了巨大的流动资金,赋能企业未来发展。
1、优化信息化管理。从公司建立信息化系统开始至今共计引进10余个系统,为公司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办公系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共招聘235人次,注重高学历人才梯队建设,大幅提升公司整体文化水平,从根本上持续为公司提供优质人才;内部人才能力提升上全面推行技术职系师带徒制度,通过人才盘点梳理关键岗位轮岗计划和在岗培训投入,激活内部资源。公司大幅提升员工薪资,完成2021年薪资调整计划,极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为留住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严格审计。完成二项专项审计任务和一项专项调研工作,针对建设和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向公司提供大量建议和方案,大幅度强化公司风险意识,助力公司规范化合法化可持续发展。
4、斩获企业新荣耀。2021年公司先后斩获多项荣誉: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2020年台州纳税百强企业榜”、“台州市首批总部企业名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企竞赛优胜企业”,通过了“台州市重点实验室”的认定。
公司携手子公司,实现轨道结构减振降噪领域、锂化物领域与建筑减隔震领域的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思路。2021年公司更是完成对江苏昌吉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并投资10亿元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标志着公司向新能源全新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随着我国对交通强国建设以及城轨新基建的投入,叠加城市群、都市圈的快速发展并强调低碳绿色出行的背景下,轨交行业景气度较高,尤其是城际和市域轨道建设增长较快,公司轨交减振降噪主业业务跟随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不断加强各经营板块的协同管理,立足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持续降本增效,公司2021年度取得了业务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近年来,伴随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呈迅速扩大态势。就现阶段而言,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该领域是下游市场需求的主体。
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为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埋下了重大的隐患。随着越来越多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隐患可能影响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形势紧迫,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减振降噪区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建设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于减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要求全国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特定项目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未来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与减少轨道交通减振源或噪声源的原理类似,在建筑领域也可采取减震或隔震措施。
橡胶类减/隔震产品由于其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未来随着行业技术进一步提高,橡胶类减/隔震产品将能更好地适应建筑等领域的减/隔震需要。而随着国内城镇化和城镇房产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设施对减/隔震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会给行业带来又一发展契机。
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全球对锂资源需求量逐年上升,根据SQM数据,全球锂资源需求从2017年的21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增长至2020年的33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16%。其中动力电池对锂需求贡献最大,其终端产品新能源汽车需求坚挺。到2025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2025年锂需求量约68万吨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2025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5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2025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114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25%4。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背景下,全球新能源车及其相关产品的销量高速提升,带动了锂化工产品需求的快速增加。根据相关数据和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保有量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1万辆,快速增长。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仍将带动锂需求快速增长。此外,随着与新能源车相配套的锂电储能产品、设备,以及“出行移动式电源+储能固定式电源”等产品的推广,对锂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烷基锂产品主要用于合成橡胶、医药、农药、液晶材料、特种专用新材料等行业的高效催化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市场发展迅速。目前烷基锂已大量用于上述领域,具有用量大、需求广的特点,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优势。烷基锂中丁基锂为使用较早的品种,主要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用于合成橡胶的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合成生产降血脂药、抗病毒药等一系列医药中间体,以及作为制造液晶面板的原材料。目前使用丁基锂作为引发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
不同乙烯基含量聚丁二烯橡胶、无规丁苯橡胶、丁苯嵌段热塑性弹性体、戊苯嵌段热塑性弹性体、三元共聚橡胶、透明丁苯树脂、SEBS、SEPS等,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鞋、轮胎、沥青改性及工程合金材料等领域。仲丁基锂、甲基锂等新型烷基锂在医药、农药、合成特种功能橡胶等领域的用途也日益广泛,市场前景广阔。硅醚烷基锂是近年来锂系催化剂方面应用发展最快的一种烷基锂产品,在合成液体橡胶方面有着特别优势,液体橡胶在国外应用于火箭推进材料,市场发展迅速,需求旺盛。随着溶聚丁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医药、农药、液晶材料、光固化材料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丁基锂、仲丁基锂等烷基锂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公司以“坚持市场导向、坚持技术领先、坚持质量取胜”为指导原则,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和产业发展方向,在经营业务方面坚持突出三条主线:持续丰富减振降噪系列产品,形成了产品的多样性,保持轨道结构减振降噪领域行业领军地位;大力发展锂化物领域,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药品三大客户提供可持续的增值解决方案;积极拓展建筑减隔震领域,延伸服务项目范围,实现减隔震产品从研发生产到售后维护的全过程服务。
2022年公司将围绕南北方销售中心,特色发展,首先产品推广应充分发挥公司自产能力,加强与供方之间的联系,加大弹簧类、吸振器等产品的推广工作,维稳原轨交减振产品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市场用量;其次树立坚持坚定开拓攻关新产品市场并为实现预算目标而为之奋头的决心,为此,我们应该提升自身销售、研发能力,精准捕获行业发展热点,及时跟进过程管理,确保建筑减隔震产品和钢弹簧产品销售目标的实现,为公司营造新的市场局面和更为合理、稳定的收入结构,确保公司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打造百年天铁的奋头目标。
借助数字化管理契机,全面推进精益生产项目,切实做到安全生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合理利用库房,做到有条不紊;合理规划二期厂房,夯实生产基础;合理计划预算,提前做好季度生产计划,做到着眼未来,规划现在;全面提升各类产品质量,做到质量先行。对内,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分级分层落实质量监管,对外,从成本出发,从交期到预期效果分流程审核供方,实现全面管控。
技术研发是企业勇攀高峰的不竭动力。2022年,在研发上,要做到多元化、智能化、高效化。首先,要不断提升人才储备量,这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招聘,更是培养。培养第一要做到知识层面多元复合,各知识面融会贯通,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第二要使其独立自主,能独当一面的承担新的项目,适应公司多元化